全面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政策正在起草 | |
发布日期: 2015-10-17 11:31:00 作者: 管理员 点击: 6351 | |
针对“东北振兴战略失败”的说法,在8月31日的新闻发布会上,国家发改委秘书长李朴民表示“不同意”,并随后列举了东北振兴战略实施十多年来取得的阶段性成果。
作为中国的老工业基地,眼下东北地区经济异常低迷的状况很令人担忧,并引发热议。
针对“东北振兴战略失败”的说法,在8月31日的新闻发布会上,国家发改委秘书长李朴民表示“不同意”,并随后列举了东北振兴战略实施十多年来取得的阶段性成果。
此外,他还透露,国家发改委正会同有关部门研究起草全面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的政策文件。
东三省经济数据堪忧
8月27日,在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和光明日报智库研究与发布中心联合举办的“国家智库报告”之《中国工业经济运行夏季报告(2015)》新书发布会上,“东北问题”被重点提及。
中国社科院工业经济研究所工业运行研究室主任原磊在会上指出,东北地区正面临比较大的困难。从上半年全国各省份的表现来看,增速比较慢的省份主要集中在东北地区。
当日发布的《中国工业经济运行夏季报告(2015)》也表示,近几个月来,东北部地区工业增加值持续负增长,异常低迷的状况令人担忧。
在8月31日国家发改委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李朴民更为详细地阐述了这一现象:“去年以来,由于周期性和结构性因素的影响,东北地区发展遇到了一些困难和挑战,经济增速回落,部分行业和企业生产经营困难,财政收支矛盾突出,引起社会各方面的广泛关注。”
他继而给出数据:今年上半年,辽吉黑三省的GDP增速分别是2.6%、6.1%和5.1%,而全国的GDP增速则为7%,即东北三省的GDP增速全部低于全国水平。
事实上,这一问题已经引起了国内外诸多机构的关注。近期英国《经济学人》杂志曾用“告急”来评述当前东北经济的困境,国内学者关于“东北现象”的讨论也在不断增多。
《中国工业经济运行夏季报告(2015)》指出,内生动力不足是振兴东北的最大瓶颈。一是东北地区经济增长依然主要依赖国家政策和投资;二是政府干预过多,国有企业独大、民营企业疲弱等计划经济时期形成的路径依旧根深蒂固。
驳“东北振兴战略失败”说
自国家作出实施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的重大决策已有12年,眼下不容乐观的经济数据导致一些关于“东北振兴战略已然失败”的言论开始传出。
对此,李朴民的第一反应是“‘东北振兴战略失败’这句话,我是不同意的”。恰恰相反,他认为,近十多年来,东北振兴取得了明显成效和阶段性成果,经济发展迈上新台阶,装备制造等优势产业竞争力显著提高,企业生产面貌大为改观,现代农业发展、社会保障体系建设、资源枯竭城市转型、棚户区改造等取得重要进展。
去年8月,国务院印发了《关于近期支持东北振兴若干重大政策举措的意见》(国发[2014]28号)。文件出台后,国家发改委牵头将文件提出的措施分解为76项重点任务,并配套实施139项东北振兴重大项目。
据统计,截至7月份,76项重点任务中,除15项常态化工作外,有20余项已基本落实,近30项取得重要进展;139项重大项目中,已竣工和在建项目80项,累计完成投资5676亿元。
此外,东北地区25个条件成熟的城区老工业区已被纳入到搬迁改造专项支持范围。截至7月,共有142个项目获得支持,总投资91.5亿元,安排中央预算内投资30.3亿元。国家发改委东北振兴司司长周建平举了这样一个典型案例,“原来沈阳机床有三个厂,搬到铁西区以后,面积变化不大,但是产能翻了一番,就是因为进行了工艺优化”。
他补充道,尽管随着全球经济下行,东北地区经济下行压力比较大,上半年的一些指标在全国位居后五位。但是,现在遇到的是发展中的问题,和十年前工人下岗、堵铁路等问题,是截然不同的性质。
而且,一些积极因素和发展动力正在积聚。李朴民强调,与一季度相比,今年上半年东北三省的经济增速分别出现回升,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固定资产投资、财政收入增速等指标均有所增加或降幅收窄,总体开始向好的方向转变。
“特别是东北地区的农业、服务业、就业、城乡居民收入增长总体平稳,干部群众精神状态和工作干劲明显提升。”李朴民说,“综合判断,预计东北三省下半年经济运行将缓中趋稳,并有可能实现企稳向好。”
将出台扶持政策
“要激活东北微观经济主体活力,关键还是要进一步深化行政体制改革,切实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作用,让东北老工业区真正摆脱历史的发展路径和沉重的负担。” 《中国工业经济运行夏季报告(2015)》如此建议。
李朴民透露:“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部署,我委正在会同有关部门研究起草全面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的政策文件。”
“总书记7月份,总理4月份,分别到东北视察,并召开座谈会,足以说明党中央、国务院对东北振兴高度重视。” 周建平分析,应该从三个维度来看这一问题的重要性。
首先,从历史的维度来看,东北作为中国最早解放的,也是工业基础最好的地区,形成了一大批资源、能源、装备制造和国防军工等骨干企业,对我国的工业体系和整个国民经济体系的建立贡献巨大,可谓共和国的“长子”。
第二,从现实的维度来看,目前东北仍然有一批国宝级的企业,比如大连造船、沈阳机床、沈鼓、一重等,这些企业是支撑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也是我国参与国际产能合作的重要支撑。
最后,从发展的维度来看,东北的能源资源、环境承载、产业基础、科教人才等支撑能力较强,特别是工业基础较好,有一大批熟练的、高素质的产业工人。“大力支持东北地区加快振兴,将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用现在网络语言说就是‘给点阳光就灿烂’。”他说。
基于以上三个方面的考虑,周建平认为,很有必要尽快出台一些相关的政策,支持东北振兴发展。
他特别提到了东北地区产业结构单一的问题,“它过度依赖于能源、原材料和装备制造,黑龙江尤为显著,石油和煤炭就占了全省工业增加值的60%多,这个结构显然不太合理”。因此,下一步东北地区将会发展一些新兴产业,包括石墨新材料、机器人、生物制药等。
“一个城市,如果有8——10个产业都能占据工业增加值的8%——10%,那它的结构是最稳定的,也就是中国人俗话说的‘东方不亮西方亮’,这也是江浙一带,包括珠江三角洲等地发展得比较好的原因。”周建平说。 |
|
【打印本页】 【关闭本页】 | |
|
E-mail:ccaxg@163.com
吉ICP备11003231号-1 |